小时候蹲在电视机前等奥特曼出场的那种心情,现在能在游戏里找回来了。这次的单机游戏排行榜奥特曼专题,我们翻遍了各大平台的冷门角落,那些被遗忘的光之巨人,其实比想象中更有嚼头。有些作品粗糙得可爱,有些精致得不像话,但共同点是都能让我们变成五十米高的英雄揍小怪兽。

光之巨人进化史
1.红白机时代的像素奥特曼现在看简直像抽象画,但当年搓出斯派修姆光线的成就感,比期末考试满分还刺激。那些八位机音效现在听来全是电子噪音,可莫名让人想起暑假午后风扇转动的嗡嗡声。
2.PS2时期的3D化尝试相当生猛,赛文奥特曼的冰斧(头镖)能把建筑物砍成积木块。物理引擎(物体碰撞系统)虽然像醉汉走路,但怪兽被过肩摔砸进发电站的画面,至今仍是特效不足暴力补的典范。
3.到PS4时代终于有了像样的粒子特效,泽塔奥特曼游戏里光子能量流动的样子,像把整个银河系塞进了能量指示灯。可惜剧情模式总在重复保卫加油站,可能编剧对能源问题有执念。
那些年揍过的奇葩怪兽
1.最烦人的是贝利亚银河帝国量产兵,长得像被压路机碾过的龙虾,成群出现时堪比春运现场。但用赛罗奥特曼的等离子火花斩清屏时,会有种在玩水果忍者的错觉。
2.哥莫拉永远在拆东京塔,每次开场动画必然有铁塔缓缓倒下的镜头。后来发现这是制作组偷懒,因为所有场景建模里只有东京塔做了倒塌动画。
3.最让人心疼的是皮古蒙,这个长得像带耳朵的土豆的友好怪兽,总被玩家当成沙包测试必杀技。有民间大神做了不攻击皮古蒙的成就,达成率不到百分之三。
被低估的冷门神作
1.2009年的《奥特曼格斗进化重生》其实藏着神级彩蛋,用初代奥特曼通关十次会出现硫酸脸(早期皮套被腐蚀的造型)。这个细节让硬核粉丝集体泪目,虽然新玩家以为遇到了贴图错误。
2.NDS上的《奥特曼警备队》是罕见的策略游戏,安排人间体(人类形态)潜伏在怪兽出现地点的玩法相当烧脑。有次早田进(初代人间体)因为堵车迟到,导致半个街区被踩平。
3.PSV平台的《奥特曼创生》捏人系统丧心病狂,能组合出头顶艾斯冰斧、身披迪迦花纹、脚踩雷欧飞踢的缝合怪。论坛里流行过用这个系统还原漫威英雄,结果浩克版佐菲莫名带感。
键盘毁灭者与手柄杀手
1.昭和系(早期系列)游戏必杀技要搓半圈加按键,当年不少键盘因此报废。有个街机厅老板说摇杆维修率最高的是杰克奥特曼关卡,因为奥特飓风要疯狂转摇杆。
2.泰罗奥特曼的斯特利姆光线要同时按四个肩键,导致很多玩家学会了用鼻子帮忙。后来电竞选手演示时展示了小指按两个键的绝活,被戏称为奥特手指。
3.最反人类的是爱迪奥特曼的蒙萨尔特飞踢,要求三秒内输入十六次方向键。贴吧里流传着用钢琴节拍器辅助操作的邪道玩法,据说成功率能提高四成。
为什么我们永远需要光之巨人
在游戏里变成奥特曼的三十秒,足够忘记自己是个连PPT都做不好的普通人。
那些粗糙的建模和笨拙的操作,反而比电影级画质更能唤醒童年记忆。当能量指示灯开始闪烁,我们还是会下意识坐直身体,仿佛电视机里真的会透出光芒。
这些游戏最动人的地方在于,它们从没打算把奥特曼塑造成完美英雄。角色会踉跄,会误伤大楼,能量耗尽时逃跑的样子也很狼狈。但正是这种笨拙的真实感,让我们愿意相信光确实存在。现在最新作的奥特曼已经能4K分辨率下打斗了,可很多人还是会在模拟器里打开那款满是马赛克的FC游戏,因为第一次变身成功的悸动,永远定格在八岁的夏天。
